潘翠君正在和学生一起演示“日影变化演示器”
在科学课上,老师利用互联网手段,在同一天的同一时间,向学生们展示了北京和深圳两个地方的相同物体的影子,即实现了异地同步观测。近日在福建举行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中,宝安小学科学老师潘翠君就用她发明的科学教具,展示了《阳光下的影子》,并获得广东省和深圳市参赛的小学科学组中唯一的一等奖。
课前,潘翠君和异地的一位科学老师,约好在同一时间拍摄同一物体的影子,通过互联网相互传输视频和照片,课上,先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实验,分别模拟在深圳和在北京测量影子,然后汇总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不仅发现了一天中影子变化的共同规律,而且还发现,在不同地方相同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观测,影子是有区别的。正当学生疑问时,潘翠君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同时也可以用互联网和北京的学生实时互动。
据了解,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本中的《阳光下的影子》一课上在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是由于天气的原因,阴雨天无法去室外阳光下观测;从另一方面来说,就算是晴天能够观测,但由于课堂时间很短,也难以让学生对一天中影子变化的情况形成完整的认知,至于布置学生课后观测,执行比较难。”潘翠君说,她还发现实地观测时,学生难以将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球上的周日视运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为了能将这一课呈现出最好的效果,她想尽了各种办法发明了“日影变化演示器”。
从她的课堂实践来看,“日影变化演示器”发明后,学生运用这套器材实验时,不仅可以模拟观测本地的、当季的影子,而且可以观测我国境内不同纬度地区的影子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也就是说,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收集到多种数据。”潘翠君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