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纳米黑板(电子黑板、纳米触控)技术的教室多媒体系统有何优势呢?答案是“尽可能保留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体验”。
纳米触控膜与大尺寸超薄液晶显示器结合,并把最外侧的钢化保护玻璃光学磨砂面作为“书写面”。这个产品厚度只有7厘米左右——这个厚度完全可以嵌入到传统教学黑板之中,与传统教学黑板拥有一样的功能。即交互显示部分在关机时支持传统粉笔书写;在白屏时支持白板笔书写;在教学内容演示时支持手指、电容笔的书写:而且以上多种书写手段可以混合使用、随意切换的。
安装这种纳米黑板产品的多媒体教室,在非工作状态下,从直观角度看和传统教室、黑板完全一样。多媒体显示交互系统不占据任何额外空间、不减少传统粉笔书写面积、不干扰任何传统教学方式。同时,这种系统又具有现代交互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全部功能,甚至更为出色。
目前,教学交互常规的产品设备是“激光投影+电子白板”或者交互平板产品。这两种产品采用的交互技术“经过几轮淘汰赛后”,形成了以“红外交互”为主的格局。但是,红外交互产品虽然具有性能稳定、成本低廉、适合于任意大小的尺寸、仅占用设备边框等优势,但是也具有“易受粉尘干扰”、“边框设备缺乏高强度保护”、“可能遇到光学干扰”等问题——这些缺点则是纳米电子黑板技术所没有的。
就如同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半导体技术的电容触控产品成为最终获胜的交互技术,在教学等大尺寸交互产品上,基于电容触控的纳米电子黑板技术的“优势”非常明确。但是,这不等于这种产品“百利无害”:最核心的问题当然是“成本”。虽然纳米黑板产品“体验很棒”,然而只有 一些“不差钱”的示范学校、在高档示范教室进行安装。这种产品走向普及,还需要跨过“规模-价格”的互动关。
新技术如何挑战旧王者
在近年来教育多媒体市场,红外交互平板和激光投影 “近身肉搏”的时候,纳米电子黑板悄然走来——作为第三极力量、新兴交互技术,后者必然影响前者之间的竞争格局。
从产品应用看,纳米电容触控的产品,作为一种透明薄膜电路设备,与液晶和未来的OLED产品具有更好的结合性,也完全能够适应小间距LED屏产品触控屏幕的设计。同时,如果应用在投影机的电子白板上,这种产品也能适应——只不过这种应用牺牲了电容触控膜的“透明”优势。
虽然作为新的交互技术选择,纳米触控产品并不挑剔“显示技术”,但是目前只有与平板产品(液晶和OLED)结合才能实现“整体超薄设计”,完全融合进传统黑板之内。同时,如果这种技术进一步应用在电子课桌等(中等尺寸)产品上,其触控精度亦可满足,并更几乎只有与液晶、OLED等平板显示产品结合,才能保持外观体验、显示效果体验和成本上的“综合竞争力”。
所以,技术上不能说纳米触控、电子黑板是“平板”的专利,但是市场上这种电容触控产品的确更多的被与平板显示技术结合。
从应用看,目前电子黑板最大的优势可以被形容为:保留传统粉笔黑板一样的体验,同时引进了最先进的交互教学和显示系统,并最大程度上利用了教室内有限的“正面空间”。但是,这种优势很可能受到“AI智慧教学”的挑战。
传统的黑板化的教学,是一种典型的“平面化”、“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而AI智慧教育,则是立体化、以学生为主,强调个性的教学场景。后者虽然不会排斥纳米触摸这种崭新的交互技术,却必然对“回归传统黑板”这个套路不买账——纳米触摸交互产品的市场拓展需要从“立足黑板”,向“立足真正智慧化立体教学体系”转变。这将是一种应用场景的创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