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具    学校  教具,  教育装备,  西安  设备  培训  软件  图书 

施河镇培育特色产业 加快产镇融合

   2016-01-13 中华教具网4130
核心提示: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推进城镇化是推动城市、农村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推进城镇化是推动城市、农村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们施河镇坚持以市场开拓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集镇拓展和人口集聚、以集镇功能配套完善促进产业加快壮大,逐步探索实践出了一条产镇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

2013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2.1亿元,公共预算收入1.5亿元,列统企业开票20.8亿元,实现工业产值85亿元,镇域面积达 6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 4、5万人,城镇化率达 56%。我镇被列入 “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先后荣获“省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省教学具特色产业园”、“省特色产业基地”、“省高标准厂房建设与使用先进地区”、“省优质教学具产品生产示范区”、“省正版正货示范街区”等称号。最近我镇通过考核验收,成为苏北地区首家全国卫生镇。

一、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产业兴则城镇兴,产业强则城镇强。施河教学具产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涵盖幼教、普教、职教、高教四大教育装备领域2000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现拥有教学具企业201家,列统企业20家,标准化厂房8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2万,其中近5000名供销员遍布全国各大县级以上城市,产值达85亿元,教学具产业已经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把培育壮大教学具这一特色产业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着力点,大力推进产城融合,以产业的大发展支撑和带动城镇建设的大提速。

一是建设大市场。从2011年开始,以政府参股的方式进行招商,发动施河本地企业家入股,启动建设了中国施河教具城一期。同时通过招商的方式,引进苏州蠡口家具城来此兴建教具城二期,利用经营施河教具城,力争尽快将施河教具城发展成为一个集展示、销售、研发于一体的全国顶级专业市场,从而把全国各地的教学具企业吸引过来,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各种要素向施河集聚,推动教育装备产业和城镇产业发展,增强小城镇建设的吸引力。

二是培植大企业。积极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挥积极作用的市场环境。共创公司不仅在产值销售上做全球同行业龙头老大,更要在品牌文化、质量效益上做龙头老大;着力做大做强奇乐娃、喜洋洋、新起点、爱心等亿元项目,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使其成为施河教学具的领军企业;引导玉鹏、万里、月星、文峰等其他中小企业致力于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引进新型生产线,成为园内骨干企业;引进国内知名文具企业落户施河,形成墙内开花、墙外献花的新局面,打造名副其实的现代教育装备产业之都。通过大企业的培植,壮大产业规模,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厂就业。

三是创建大品牌。开展“个十百”创建活动,努力培植上市企业1家、驰名和著名商标10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超百件。建设“一心两站”。即创建“国家教育装备技术研发检测中心”,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加强同科研院所的合作,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在全国同行乃至世界同行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快“2园2区1城”建设。即争创中国现代教育装备产业园、全国教学具文化创意产业园、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教学具产品优质示范区和中国施河教具城建设,提升施河城镇建设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激活创业投资热情,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民营企业作为民生经济、富民经济和活力经济的主体,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我们本着政府搭台、民营企业唱戏的城镇化发展理念,运用市场经济机制和政策调控的手段,以最小的公共财力吸引最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城镇化建设和具体项目的运作中来。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用足用好已有的各项优惠政策,激发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投资创业的热情。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特别是在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真正把有实力、资质好的民营企业引入到城镇化建设中来。同时,建立投资和融资平台。以更加快速灵活的方式,解决城镇项目建设的融资需求。两年来共引进民营企业家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近40个,投入资金超过30亿元,其中亿元项目8个,分别是奇乐娃、喜洋洋、新起点、教具城、东方明珠、中央豪庭、生态园和生态公园。项目涵盖一二三产业,通过这样一批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改变了城镇面貌,提升了教学具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同时增加近3000个就业岗位,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加速集聚。

三、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施河镇牢固树立“镇当城建”的发展理念,按照小城市的功能定位,坚持“镇村一体化、开发规模化、居住小区化、农民市民化、环境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是注重规划先行。我们将集镇总体规划从4.2平方公里调整到12平方公里,产业园面积从2.2平方公里调整到7平方公里,同时注重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与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融合。确保引进的城建项目和工业项目严格按照规划布局落地,建一片成一片。二是注重基础道路管网建设。投资1.8亿元建设共创大道、明珠大道等12条镇区主要干道,并配套管网建设,实施绿化、亮化、美化“三化”提升工程。新建道路8公里、新增绿化8万平方米,栽植树木3万株。三是注重城市基础功能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日处理100吨的垃圾中转站、日处理能力1000吨废水的污水处理厂、岔溪河景观带。大力实施镇村环境全域整治工程,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镇、省级生态镇,不断提升城镇建设档次和品位。四是注重加强城镇管理。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实行网格化管理,从大街到小巷,从社区到小区,从城镇到村组,做到日常保洁常态化、巡查督查常态化。不留盲点,不留死角,责任全履盖。组建街道城管中队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大城管格局。并将大城管目标纳入单位部门总体目标管理体系,纳入干部岗位责任制,与政绩挂钩,与绩效工资挂钩,城管水平明显提升。

四、增强公共服务功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施河镇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机制为重点,加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设施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全体人民共享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成果。

       一是心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抓公共服务功能配套。建设了周恩来红军小学施河校区、施河镇卫生院、文体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大型超市商场、休闲娱乐中心,吸引返乡就业青壮年劳力近千人,让他们既能养老又能养小,足不出户安居乐业。二是围绕企业和产业发展抓服务功能配套。主要是建设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引进金融机构、工商、税务等窗口单位。三是做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三个确保”。确保占地108亩的中心小学、建筑总面积6万平方米的东方明珠商住小区、4万平方米的城市花园安置小区、投资4000万元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项目年内竣工或主体竣工;确保总投资1.5亿元的文体中心、卫生院、警署、工商分局、世代服务中心、汽车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年内开工。

五、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指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省市区各级也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必须顺势而为,抢抓发展先机,在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上下功夫。

1、坚持产镇融合发展不动摇。以教学具产业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作为支撑,通过发展产业来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变市民,加快小城镇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注重产业发展规划,强化产业链招商,避免重复投资、恶性竞争;一手抓集镇建设,注重功能配套和完善。建设学校、医院、文体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大型商场超市、休闲娱乐中心,三年新增居住面积40万平方米,将继续引进城区的教育和卫生等资源,实现社会公共资源均等化,使城镇化建设真正转向以人为本。

2、坚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不动摇。强化工业带动作用,三年内争取新上工业项目30个,亿元项目6个,培植列统企业20家。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新上投资超亿元的生态农业项目2个,流转土地1.5万亩。满足农民吃喝玩乐购,开拓农村市场、扩大消费需求,做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

3、加快土地流转、人口规模集中。加速推进1万亩的土地流转项目,着力实施城乡挂钩项目,建立相关制度启动拆迁工程来合理利用土地,加快土地流转;继续实行进镇购房补贴政策,使集镇人口迅速实现翻番,未来2-3年通过区划调整力争达到4-5万人;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确保转移人口充分就业。

4、激发内生动力,挖掘创业潜能。注重全民创业,施河人口4.5万,从事教学具产业的人员近2万人,5000多名供销员遍布全国各地。我们要加强职业技术培训,让农民变工人;加强实体创业引导,让供销员变老板,老板变企业家;加强爱心文化引领,让企业家变慈善家。目前已有一些人回来搞实体,未来我们还要培养一批超5亿、10亿,甚至超50亿开票的大企业。

5、突破发展瓶颈,推动产业做强。争取集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并能有机融合。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实施城乡挂钩项目、万顷良田项目,力争3年内净增土地指标500亩,二是注重城镇的自我造血功能,加大城镇经营力度,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力争3年内资产经营收入突破2亿元,三是加强金融创新,建立投资和融资平台,加大融资力度,突破金融瓶颈,力争3年内融资2.6亿元;四是加强科技人才引进,每年有计划引进研发和创新人才,并留住优质人才,突破人才瓶颈,力争3年内新引进科技型人才40名。

6、突出管理规范,提升城镇形象。新型城镇不仅要建出品位,更要管出水平。要坚持把管理好城镇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建立精细化管理考核与运行体系,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分段负责、分项包干,努力把精细化管理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 全面提升城镇发展品位和群众生活品质,从而实现城镇面貌的大改善、城镇形象的大提升。

东风已随施河便,正是乘风破浪时。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火热实践中,施河拥天时、地利、人和,理应率先突破。我们将进一步抢前争先,乘势而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努力把施河建设成为环境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产业更加发达、人民更加幸福的现代新型城镇。

 


 
标签: 施河教具城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