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信福走过的路,施河企业家都走过。“木工、焊工、喷涂,三条作业线挤在一个车间里,跟收购站一样。”淮安市玉鹏教学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勇用“不堪回首”回忆当年的作坊式生产。他说:“七毛五的产品标价98块,字帖印刷质量差不说,错别字一大把,真是哄鬼。”
近年来,施河企业完成了作坊式的蜕变。“以前是仿造一流产品,现在是研发、制造一流产品。”施河镇党委书记崔步银告诉记者,施河企业对人才、研发的重视程度超乎想象。江苏共创以100万年薪聘请行业领军人物赵春贵担任首席技术官,爱心智能公司引进了数十名博士后、博士、硕士,组建了庞大的研发团队。“走在施河的大街上,你保不准碰到的就是博士、硕士。”崔步银说,目前,施河92家生产型企业与40多家国内外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有7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专业研发人员超过了600名,近3年就申请专利260多个,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做全、做强、做长,施河教育装备产业发展的产业链逐步形成,组织化程度迅速提升。12月20日上午,我们来到中国施河教具城时,施河商会创办的融达小贷公司正好开业,当天发放小额贷款4000万元。
施河商会成立于2008年,为施河教育装备产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崔步银说,6名商会会员联合投资兴建中国施河教具城后,全国的教育装备都在这里展示,“不出教具城,就能配齐一所学校的所有教育装备”。
商会成立前,华辰公司在山西投标,施河的其他企业也挤进来“捣乱”,最终1200万元的大单被外地企业捡走。为避免恶性竞争,商会制订了严苛的游戏规则,杜绝恶意竞标;镇上同类企业“挖人”要面临50万元的罚款。现在,只要遇到大单就以商会名义投标,其中最大一笔订单1.65亿元,商会竞得后,镇里10多家企业分享。
“商会做了政府想做却难以做到的事”,崔步银说,“创办引进企业由商会把关,同质化、低端化的项目坚决否决。”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长王富认为:“施河商会凝聚起了整个行业,是产业的‘掌舵者’,这种高度组织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与早先的作坊式生产相比有着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