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孩子影响,我也经常看《喜羊羊》和《熊出没》,第一感觉是挺搞笑的,不仅小孩爱看,不少大人也在看。当然,如果抠细节,的确也存在值得完善之处,正如《新闻联播》所指出的,剧中角色个别的行为和语言,对于小孩而言,的确有些过头了。
之所以说《喜羊羊》和《熊出没》有暴力失度,主要原因恐怕在于这两部动画片的剧情无非是正邪两派,然后打打杀杀。打打杀杀的过程中,难免就有一些“过激”的语言,诸如“臭狗熊”之类。但这些算不算得上“暴力失度和语言粗俗”?回忆一下自己从小到大看过的动画片,要找出几部非正邪两派斗争的、没有打打杀杀的情节和镜头的动画片,还真没几部。可见,这是中外动画片的一个基本类型。在这个类型中,没有正反两派的冲突,剧集就没法继续下去。
而事实是,尽管经常看这一类型的动画片,绝大多数孩子的言行,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毕竟,对孩子的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如果一个孩子轻易地受到动画片的影响而产生言行失范的现象,说明其他方面的教育,是不成功的,家长和学校得多反思自身。
进一步来讲,这一类型的动画片对孩子的成长或许还是有益的。因为动画片是孩子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他们面临的,事实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将这种不完美通过动画片呈现给孩子,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有所了解、有所准备,也是有必要的。
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孩子一些失范的语言和行为,确实是受到了动画片的直接影响,甚至产生了个别严重的后果。所以,关于规范动画片在语言、情节、动作上的标准,尽管很难,还是有必要制定的。既要达到继续保持国产动画片的繁荣发展的势头,也要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压缩至最低限度。
因此,关键是要进行精细化的操作,所制订的标准必须是具体的。也就是说,在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动画片中不能出现的那些语言、那些情节、那些镜头,在经过监管部门和业界广泛讨论之后,要具体地罗列出来,如果有人违规,就予以严惩。
与之配套,还要建立事后的投诉、处理、申诉机制。也就是说,就算是制作方遵守了禁止性规定,但仍然会有一些人会感到存在着令人不快或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镜头和语言,怎么办呢?相关人等可以向专门的委员会投诉,让他们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如果制作方受到处罚,他们也有权进行申诉。总之,只有先把标准和程序规范了,动画片的制作才有可能规范一些。